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日上午在素有“文史之鄉(xiāng)”的韓城,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城行鼓”的震天鼓樂下,數百位普通群眾和文博專家一起見證了我省我省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取得的成績。
陜西有著深厚的文化氛圍,也擁有豐富的文物寶藏,主場活動現場我省不僅宣布了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增280處,總數突破1100大關,還正式成了“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工匠聯盟”,現場表彰了趙存安等30名全省優(yōu)秀群眾文物(長城)保護員,舉行了律師協(xié)會與文物部門系統(tǒng)合作框架簽約儀式、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韓城市博物館文物修復工作站揭牌儀式,以及陜西省可移動文物健康測評項目啟動儀式。
據了解,今年活動的主題是“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除了韓城主會場,全省各地文物部門、省文物局直屬單位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慶祝活動也異彩紛呈,在期間舉辦的活動還有宜君分會場中國長城保護利用高峰論壇、寶雞市血池祭天與彩耀絲路展覽開幕儀式、咸陽市咸陽之夜大型公益文化活動、陜西歷史博物館中國傳統(tǒng)木作文化公眾體驗活動,西安碑林博物館端午五彩編結傳統(tǒng)體驗活動、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現場體驗活動等系列慶祝活動共計78場。
本次活動的主場地梁帶村芮國博物館于2018年2月14日正式對外開放,對外展出青銅器、金器、玉器等798件珍貴文物。韓城梁帶村周代芮國墓地從2004年考古發(fā)掘以來,共發(fā)現兩周時期墓葬1300座,其中諸侯墓8座、出土2萬多件珍貴文物。(張 佳)
編輯: 大蒼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